《法人》记者汕头见闻:还是那座低调的海滨小城
◎ 文 《法人》全媒体记者 银昕
长长的观海长廊种满了榕树,一波波海浪不断轻抚着眼前这座我国唯一拥有内港的海滨城市,这就是四十年前被立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。没有隐天蔽日的钢筋水泥丛林,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,已入仲秋的汕头在宁静的午后满耳都是阵阵海风。
▲全长2000米的观海长廊
在四座经济特区中,汕头的真实面貌如它的名声一样,低调,安静。
抵汕当日,《法人》记者在酒店下榻后便走上了金平区海岸线上的观海长廊,沿着高大榕树排成的“一字长蛇阵”,不时能看到前来遛弯儿和跑步的市民,脚下浅色地砖上布置了一个个花坛,偶尔还可见几座游廊和小亭,花坛旁不时还传来老年合唱团的歌声。
▲观海长廊上的榕树一眼望不到尽头
▲观海长廊对岸的礐石风景名胜区
“靠海吃海”是汕头本地餐饮的最大特色,其中要数砂锅粥最为知名。虾粥、鱼片粥、扇贝粥、皮蛋瘦肉粥、蟹肉粥……在伸手即可捕捞到新鲜食材的海边,这些在全国其他地区并不陌生的菜名,价格却变得异常实惠。沿海的几条小街上到处都是“潮汕小馆”,每家小店面积都不大,大多数桌椅都摆在室外,这座地处岭南的小城,10月下旬还能奢侈地坐拥近三十度的温暖气候,人们在享受海风海景的同时,商家轻松扩大了自己的营业面积。
▲远处的礐石大桥
▲在桥上跑步的市民
菜过五味,记者于傍晚乘出租车前往汕头的经济第二大区澄海。沿海的金平区是汕头的中心城区,但即便在最核心的地带,也难以见到密集人群的身影。从傍晚开始的晚高峰在这座海滨小城里也只是“例行公事”,在前往澄海的路上,记者只在几个红绿灯处遇到了等候,待出租车即将进入澄海区版图,便开始飞驰起来。
与中心城区相比,澄海区的马路似乎不太平坦,窗外不时出现一排排蓝色的围挡,围挡里不时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。工厂,到处都是工厂,这是记者对汕头澄海区的最初印象,在这块占据汕头全市GDP比重超过20%的区域里,制造业异常兴旺,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来,澄海区已经形成十余个产业小镇,专注于纺织品、文创产品、工艺美术品和玩具等领域。其中,玩具产业是最大的亮点,玩具产业年产值546亿元的澄海被誉为“世界玩具之都”。
“新凯纳玩具”“伟力玩具”“奥迪双钻”“双鹰玩具”“洛乐儿玩具”“蒙巴迪玩具”……在方圆只有几公里的澄海区凤翔街道,设立了三座产业园区,聚集了数千家玩具生产企业,其中四家已经在A股上市,而我国上市的玩具企业一共也只有5家。
“玩具产业几乎是整个澄海乃至汕头的钱袋子,人们靠玩具就业,工厂靠玩具发饷,政府靠玩具收税。”身旁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,他很难想象离开玩具的汕头人将如何生存,然而,“玩具之都”的外向依赖性十分严重,在海外疫情仍旧肆虐、外贸仍未放开的背景下,“玩具之都”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。